古钱币指古代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中国钱币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1890年(光绪16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
纪念章是带有纪念意义的章形物品的总称,包括徽章和收藏纪念章、装饰纪念章三大类。英文中通常以“pin” 来表示。
硬币(coin;specie;hard currency;hard cash;piece),即用金属铸造的货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商代的宝德铜贝,距今已3000多年。
1911年12月29 日,经辛亥革命后,已光复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告成立,清朝灭亡,在中国持续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随之结束。民国成立时,由于币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铸大汉银币,福建改铸中华元宝
摘要:每当物价涨幅令收入难以望其项背的时候,许多囊中羞涩的工薪族偶尔不免会发出诸如一块钱恨不能掰作两半花之类的感慨,这既是内心情绪的合理抒发,亦是一种独具东方特色的草【阅读全文】
摘要: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长期战争,民不聊生,物价攀高,通货膨胀。因此三国时期的钱币,都是大额货币多,购买力未必很强。三国钱币,蜀国遗存钱币是比较多的【阅读全文】
摘要:太平百钱 有篆、隶二体。 收藏价值: 太平百钱普通光背市场价格在300元左右(后期减重者价值更低),背水波纹(龟纹)者市场价格在2000元左右,篆书有种羊角百背水波纹,市【阅读全文】
摘要: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造,面文大泉五百,旋读,面背均有内外阔。有合背钱,且形制大小不一,面文书体有别于新莽大泉,泉字中竖【阅读全文】
摘要:三国吴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238246年)所铸大钱。有小型径27mm,中型30mm、大型36mm、特大型41mm。篆书大泉当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钱一千,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遭社会【阅读全文】
摘要:凉造新泉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公元317376年)铸币。青铜质,钱体娇小,薄而精致。华谱载曰:形体轻小,钱文笔法刚劲凝重,布局疏密匀称,自成风格。唯字铸较浅,笔划间常伴【阅读全文】
摘要:丰货钱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所铸行的钱币,历代素以富钱著称。古人以为,藏有丰货钱会使家财丰富,其名称本身就是吉利语,且该钱币存世不多,据说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丰【阅读全文】
摘要:成汉是李雄建立的国家。 西晋末年,很多地方天灾兵祸不断,不少氐族和汉族的人被迫逃亡到四川地区,称为流民。氐族首领李特也率民进入了四川,进入四川后,流民们却发现理【阅读全文】
摘要:沈充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公元318-321年),吴兴沈充所铸大孔小钱。钱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隐约,钱体轻小,似为东汉剪轮钱式的仿铸品。钱形圆【阅读全文】
摘要:《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六月以货贵,制大钱,一当两(元嘉)二十五年五月罢大钱当两。 《宋书列传之二十六 王敬弘 何尚之》:(元嘉)二十三年,(何尚【阅读全文】
摘要:南朝(420--589)从420年刘裕代晋,到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中国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史称南朝。再加上孙吴、东晋,都建都于建康,史称六朝。 刘裕彭城人【阅读全文】
摘要:刘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465年),还铸造了两铢、永光、景和三种小钱。刘子业在位只有一年,两改年号,铸钱三种,铸期短,存世少,所以极为珍贵。《宋书废帝本纪》:永【阅读全文】
摘要:公元465年,南朝刘宋皇帝刘子业继位登基后先铸两铢小钱,后又铸永光、景和两种小钱。 两铢钱钱小穿大,钱文篆书,两字书意分有俩小人和无俩小人的版别之分,钱径多在18毫米【阅读全文】
摘要:公式女钱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铸行,与梁五铢等并行。公式女钱实为无外廓而仅有内廓之五铢小钱,径2厘米、重1.5克左右。 因【阅读全文】
摘要:两柱五铢为南朝梁元帝萧绎,承圣年间(552554年)铸。面文五铢篆书,钱小孔大,铜色灰暗。最显著之特点在于:面穿上、下各有一粒完整突起之星号,形同柱石,故称两柱五铢。【阅读全文】
摘要:四柱五铢是南朝梁敬帝萧方智太平二年(557年)铸行的钱币,为轻薄小钱,制作粗陋。因其面穿上下、背穿右左或上下各有一突起星纹,状似四颗柱石,故称四柱五铢。初铸行时以【阅读全文】
摘要:天嘉(560年正月566年二月)是南朝陈世祖文皇帝陈蒨的年号,共计6年余。 南朝陈天嘉元年春正月癸丑,文帝陈蒨下诏:朕以寡昧,嗣纂洪业,哀茕在疚,治道弗昭,仰惟前德,幽【阅读全文】
摘要:窖藏中选出一枚五铢钱,形制与常见五铢基本相同,唯面穿上、右、下有内郭,穿左,借铢字的朱右侧笔画成郭。 五铢钱有各种各样的记号,虽有穿上、下横(郭)或上下横(郭)【阅读全文】
摘要:刘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465年),还铸造了两铢、永光、景和三种小钱。刘子业在位只有一年,两改年号,铸钱三种,铸期短,存世少,所以极为珍贵。《宋书废帝本纪》:永【阅读全文】
摘要:刘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465年),还铸造了两铢、永光、景和三种小钱。刘子业在位只有一年,两改年号,铸钱三种,铸期短,存世少,所以极为珍贵。《宋书废帝本纪》:永【阅读全文】
摘要:天有不测风云,泉有未知奇品。实物一现,不能不惊,硕大五铢,堪为一奇!图照实物可鉴,今遣上博展考之品,乃本人帐中所藏之一枚特大型五铢钱,其非同一般,孰是孰非,试辩【阅读全文】
摘要:北魏永平五铢,在七百年五铢史上名气不大,关注的人也不多。近日拜读沈阳恍然泉友的大作《永平五铢与大统五铢考辨》,颇受启发,完全赞同恍然泉友的观点。在此也结合自己的【阅读全文】
摘要:五行大布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是北周发行的。北周铸 五行大布钱,与当时的文化、经济、政治斗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北周,由西魏实际掌权大臣宇文泰奠定国基,其子宇文觉在【阅读全文】
摘要:景兴钱,在历代安南钱中特别值得重视。景兴钱系后黎朝显宗黎维褍景兴年间(17401777,中国清乾隆五年至四十二年)所铸,长达37年,为安南货币史上铸年最长、品种最多,数量【阅读全文】
摘要:昭统通宝是安南后黎朝愍宗昭统元年(公元1787年),即清乾隆五十二年始铸。钱径24.5毫米、重4克。此钱系由搜刮庙宇铜像浇铸而成,有背文大小版式数种。 一般为阔缘小字,面【阅读全文】
摘要:此钱形制、文字均与泰德通宝近似,背穿侧亦见草书万岁二字。泉学家以为与泰德钱当为同时之物无疑,且明德二字非年号而为吉语,故将此钱析为阮文岳泰德年间(17781793年)所【阅读全文】
摘要:北安南莫朝太宗莫方瀛大正年间(1530一1540年)铸,时当明嘉靖间。此钱形体较大,内廓稍阔,穿孔浑圆,面文贴近穿孔。大正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径约2.6厘米,制【阅读全文】
摘要:安南莫朝三代君主莫福海广和年间铸造的钱币,形制小平,钱文纤细深雕美制,存世量较少。另有篆书薄小钱存世,应为后铸。 广和通宝,安南(古代越南的称呼)莫朝第三代君主【阅读全文】
摘要:北安南王莫福源光宝元年(1553年)铸,时值明嘉靖年间。钱体甚为浅薄,面文多不清明,背甲夷漶漫。光宝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字画构架尚属匀称。径约2.4厘米,光背。此钱今【阅读全文】
摘要:泰德通宝是安南西山朝阮岳铸于公元1778年(泰德年间时值清乾隆43-52年)。此币宽缘细廓,楷书直读,钱径24 毫米、重3.02克。 西山起义军首领阮文岳于1778年在归仁称帝,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