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至隋钱币价格一览表

2012-05-09来源: 作者:Airmb_cang阅读:

摘要:半两秦铸(小平) 30元 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秦初由于中央政权统一铸币,至末年,社稷动荡,各地方铸、私铸钱出焉,青铜,规范秦半两制作精好,钱文整,挺拔,一般直径在3.2厘米上下,重约8克左右。 半两大型(小平) 50元 半两秦铸36mm 200元   两两秦铸小平 600元   半两秦精铸传形 500元 秦并六国统一铸币,名曰半两,方孔圆钱从此成为定制,古以廿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钱文半两二字高挺,两中人字偏下,上横较短,半字下横较

      半两秦铸(小平) 30元
      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秦初由于中央政权统一铸币,至末年,社稷动荡,各地方铸、私铸钱出焉,青铜,规范秦半两制作精好,钱文整,挺拔,一般直径在3.2厘米上下,重约8克左右。
     
      半两大型(小平) 50元
      半两秦铸36mm 200元  
      两两秦铸小平 600元  
      半两秦精铸传形 500元
      秦并六国统一铸币,名曰半两,方孔圆钱从此成为定制,古以廿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钱文半两二字高挺,两中人字偏下,上横较短,半字下横较长,据咸阳出土:径2.3—3.8厘米,重2.8—8.1克,传世径3.5厘米以上者少见。

秦朝半两钱


      汉初仍行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自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吕后、文帝及武帝初年,曾分别更铸八铢半两,五分钱和四铢半两。汉武帝建元元年铸行三铢钱,元狩五年则开始铸行五铢钱,使半两钱不再成为法定货币。从实物上来看,除四铢半两外,目前对秦汉之际的半两钱的鉴别尚有待深入研究。 
        
       
      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
      
      王莽代汉,托古改制,币制极度混乱。自居摄二年至天凰元年八年间。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禁五铢,行新钱,先后规定的货币连三十余种,其形式模仿周制,等级庞杂,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额货币滥借苛法强制推行,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不久即告失败,新莽改制为取得政治效果,十分注意器物制作的精准,遗存的新莽货币形制精美,币文隽秀,在铸造技术上有其独到之处。
   
      东汉建开十六年,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为王莽改制所一度中断的五铢钱制,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即中国铜钱由铢两体系向唐宋年号、宝文钱制转变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时期,政治分裂,社会动荡,货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三国时期,各国钱制由于不同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曹魏立国之初,一度废除旧钱,改用帛交易。魏明帝太和元年恢复使用形同汉制的五铢钱,货值相对稳定。吴、蜀两国则因国力不济实行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接连铸行不少名目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脱离的大额铜钱。
    
      两晋时期,仍沿用汉魏及东吴旧钱,十六国中的前凉、后赵和成汉则发行过少量钱币,但有帛等实物交易却是主要的流通手段。南北朝埋藏铸币增多,但币制相当混乱,名目繁杂,民间的私铸钱大量出现,而初行于东汉晚期的剪鉴钱在北方地区尤为盛行。所谓剪鉴钱,一般指前期旧钱鉴为内心与外圈二种型,以这应当时衰颓的社会经济对货币单位的重量的需求。
 
      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同时严禁私铸及其他旧币使用。钱制的庞杂局面得到了整治,至开皇五年隋五铢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

      凉造新泉小平小样 3000元 北凉渠蒙逊永安年间铸径24mm,重约3克左右,小者不足20mm,重约1.5克,此泉出土均在甘肃武威,有王莽钱文风韵。
     
      太夏真兴小平 15000元 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真兴年间铸。径23.5mm,重约3.03克,钱文真书而见隶韵。此泉多在甘肃出土,传世极少。
     
      丰货小平隶书 400元
      东晋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铸于其都襄国,径24.2—24.8mm,重2.4—4.8克,分别有内外郭及无内外郭者,因铸行较少,故传世不多。 
    
      丰货小平篆书 300元  
      汉兴小型直读 80元
      东晋李寿踞成都,改大成国为汉,改元汉兴铸。钱文隶书直读,篆书横读,径12mm,重1克上下,此钱制作粗陋,字浅肉薄,传世不多,以横读为罕。
      
      汉兴小型横读 350元
      四铢小平 100元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始铸。仿五铢而略小,面无内郭,四铢二字为篆书,重如其文,径22.5mm,重2.4克,少数面穿上下各一星,面文亦有错范重文者。
      
      孝建四铢小平 80元 
      永光小平小型 20000元 南朝守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铸。钱文薤叶篆,内外有郭,径16mm,重约1克,永光年号行六月改元,故此钱存世极少。
     
      景和小平小型 20000元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铸。较永光钱更见轻薄,钱文为小篆,径约16mm,重不足一克。景和年号行三月而废帝被弑。故景和钱极罕。
       
      两铢小平小型 6000元 两朝宋废景和元年二月铸的两铢钱。钱体轻薄,径约19mm,重1克左右;三月废帝被弑,十二月罢两铢钱,故两铢钱极罕。

      太货六铢小平 150元
      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面背内外郭精整,钱文玉筋篆,书体精美,为六朝钱中精品,径25mm,重约3克,近日市上见一批“十全十美”之太货六铢,望集币时慎之。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 200元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铸,钱文方折篆体,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杂,大小不一,大者径25mm,重3.4克,小者径20mm,重2.5克。由于铸行有限,故传世,出土均少。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 200元  
      太和五铢小平 300元 
      太和五铢双点太 800元
      永安五铢背“土” 400元
      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听民与官铸,铜材,大小不一,钱文永安二字接郭,五字连内郭,径25mm,重5.5克,轻小者18mm,重仅2克,背有四出纹,土字者少见。
     
      永安五铢小平光背 15元  
      永安五铢背四出 50元 
      常平五铢小平光背 15元
      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铸,钱文篆书直读,笔划圆润,平字第一笔与内郭合成一线,径25mm,重3.5—4.2克。后期所铸较前期粗糙,更有杂铅锡薄钱。
      
      五行大布小平小样 40元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始铸,以一当布泉十并行,形制精美,内外郭齐备,版别数种,径26—28mm,重4.43克,为北周三大名泉之一,另有合背钱。
    
      五行大布小平大样 60元   
      布泉北周铸 40元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始铸,一当五枚五铢钱并行,钱文玉筋篆,泉字中竖不断,内外郭齐备,与新莽布泉有所不同,径25mm,重4.3克,亦分大小两种,此钱系北周三大名泉之一。
     
      太清丰乐小平 2200元  
      五铢隋铸大样 10元 隋高祖开皇元年始铸。青铜、白铜、制作多精整,宽缘,

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搜索

 硬币  价格  旧版人民币  人民币  荧光  冠号  硬币价格  长城币  9910  补号  纪念钞  纪念币  错币  纸币  902  第四套  龙钞  第五套  分币  鉴别  一角  802  品相  暗记  第三套  水印  1953  腰带  8002  揭秘  硬分币  评级  绿幽灵  第三  一分  1980  801  8050  991  901


© 2008-2013 Powered By airmb.com 人民币收藏-爱藏网 联系本站 官方微博:(新浪)@收藏人民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58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