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与消沉
2012-10-19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作者:责编:ary阅读:次
东汉时期是中国钱币史上一个既平淡又消沉的时期。
讲这个时期平淡,是说此时期钱币很少创新。除了东汉初年沿用新莽的货泉,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以外,东汉大部分时间都行用五铢钱。东汉五铢钱(四出五铢除外)完全仿效西汉,以至今天要想将二者区分开来都很困难。在铸造工艺、用料等方面,也未见有明显变化。东汉甚至从未铸行虚额大钱。汉桓帝时,国家财政异常困难,有人建议铸行大钱,结果遭到文士刘陶的反对。他讲,眼下国家的最大优患,是百姓生计艰难,而铸大钱只会使百姓雪上加霜,对国家也无益处(《后汉书·刘陶传》)。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铸行大钱之议遂被搁置。
讲这个时期消沉,是说东汉时期同西汉时期相比,在钱币方面明显显示出衰退的迹象。
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史书对有关东汉钱币铸行方面的情况的记载是那样少。不但没有留下历年铸造钱币的数额,甚至连是否经常铸币或哪一时期铸了币、哪一时期停铸,也全然没有记载。所以我们难以将东汉的有关情况同西汉作比较,但仍可从某些侧面感受到东汉相对西汉走了下坡路的趋向。
从东汉的财政收支来看,税收中有部分征收钱币,官员俸禄也部分支发钱币,这与西汉是相同的,反映了东汉货币经济还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但是,从史书记载看,皇帝赏赐臣下钱币的数量比西汉明显减少了。有人作过统计,赏赐钱币的数量,东汉大约仅为西汉时的三分之一。另外,西汉规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以黄金或铜钱赎罪,东汉时却改用缣帛赎罪了。
西汉、东汉二时期较大的差异还是在黄金的应用方面。《汉书·王莽传》载:新朝灭亡前,宫廷“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可见当时官方黄金拥有量之大。然而到了东汉,这许多黄金似乎一下子消失了。朝廷赏赐臣下黄金的次数、数量比西汉骤然减少。前文述及,西汉赏赐黄金,动辄上百斤、上千斤,而东汉通常不过数十斤。有学者从几个角度作了统计,得出了如下结果:东汉赐金总额“只合西汉赐金总额的百分之二。如果以每次赐金的平均额来讲,则东汉只合西汉的百分之二十二。如果以每帝赐金的平均额来讲,则东汉只合西汉的百分之三。如果以每年赐金的平均额来讲,则东汉只合西汉的百分之二点六”(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两汉的货币》)。另外,史书记载的用黄金交易的事例也明显减少了。
对于东汉用金减少,曾引起学界的讨论。有人认为这与用于首饰、器用等方面的黄金数量增加,有人认为是由于宗教的发展,大量黄金被用去装饰神像、法器等,有人还认为当时丧葬等用金增加等。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