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货币(十)——东周空首布续

2012-04-20来源: 作者:Airmb_cang阅读:

摘要:总之,空首布自殷商至战国流通一千余年,数量应该相当多,但现在发现的确实不能够说多,大概在当时就有很多被熔毁改铸器皿或重铸 钱币 。它的体型大,厚度薄,出土时曾被大量损坏。现存的初期空首布中无文大布非常少,连体的尤其难得一见就更少了。空首布中以盧氏大布较多,这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产品了,无文大布的古朴风格已被完全抛弃了,中期空首布以武字松字田字宋字布为最多,其他尚有纪数、纪干支,或天象、事物、城邑名的,此外一些铸有尚不能确定其意的文字符号的布也不少,其中以两面有文字的较为珍贵,晚期小布存世不多就更十分

     总之,“空首布”自殷商至战国流通一千余年,数量应该相当多,但现在发现的确实不能够说多,大概在当时就有很多被熔毁改铸器皿或重铸钱币。它的体型大,厚度薄,出土时曾被大量损坏。现存的初期“空首布”中无文大布非常少,连体的尤其难得一见就更少了。空首布中以盧氏大布较多,这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产品了,无文大布的古朴风格已被完全抛弃了,中期空首布以“武”字“松”字“田”字“宋”字布为最多,其他尚有纪数、纪干支,或天象、事物、城邑名的,此外一些铸有尚不能确定其意的文字符号的布也不少,其中以两面有文字的较为珍贵,晚期小布存世不多就更十分珍贵了。“空首布”的发现区域主要在今天的山西中南部和河南地区,也就是当时主要的农业区,可见钱币的产生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空首布”大致分为三种:1.耸肩尖足空首布:指布币的两肩向上耸起,并与币身中线成一定的斜角,尖足指裤足下端尖锐,它的头部又有一个空腔,所以叫“耸肩尖足空首布”。可分为两种:大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和小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大型的其特征:空首、长銎、銎有穿孔、因銎有范塞而不透,耸肩、尖足,背有三条竖纹,体形薄而博大,长约16厘米左右,肩距6厘米左右,厚约0.07—0.1厘米,一般重35.3—37克,绝大多数无文字,所以旧谱称为“无文大布”。小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形状与大型相同,长约11.7—12.5厘米,肩距4.7—5.3厘米、厚约0.05厘米,重约25.3—30.7克,面无直纹,背平素,颇为罕见。
         
      2.平肩弧足空首布:平肩又称“方肩”指布币的两肩为平直状,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所以叫“平肩弧足空首布”。一般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的特点为:空首、平肩、弧足、长銎、銎有孔,面背均有三直纹,长约8—10厘米、足宽4.6—5.3厘米、厚0.1—0.12厘米、重约33.1—44克,多数重量在39克左右,钱文多为一字个别的有两字或四字,多半是地名。小型的特征形状与大型的相同,长约6.3—7.4厘米,足距3.7—4.3厘米,厚0.08—0.10厘米,重约18克左右,其文字已发现并著录的有:东周、安周、安臧、邵丘等十种。
         
      3.斜肩弧足空首布:指布币的两肩部向外倾斜与币身中线呈现一定的夹角,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所以叫“斜肩弧足空首布”。其体型也有大小两种。大型的特征是空首、斜肩、弧足而銎较短,面有二斜纹,文字在二斜纹之间,背有一直二斜纹,长约7.3—8.1厘米,足距4.6—4.8厘米,厚约0.12厘米,重约22—27.1克,面文有卢氏、三川釿、武、武安、函阳等。小型的特征是,体形近大型而小,长约7厘米、足距4.2—4.4厘米、厚0.1厘米,重18.5—24克左右,面文有武、武安、武寽、武釿等。

 

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搜索

 硬币  价格  旧版人民币  人民币  荧光  冠号  硬币价格  长城币  9910  补号  纪念钞  纪念币  错币  纸币  902  第四套  龙钞  第五套  分币  鉴别  一角  802  品相  暗记  第三套  水印  1953  腰带  8002  揭秘  硬分币  评级  绿幽灵  第三  一分  1980  801  8050  991  901


© 2008-2013 Powered By airmb.com 人民币收藏-爱藏网 联系本站 官方微博:(新浪)@收藏人民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58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