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人民币收藏——用机器铸钱的洋务大员
2012-08-12来源: 作者:Airmb_cang阅读:次
摘要:机器铸出的钱光洁多了,整齐划一,生产效率很高。如今这种“库平一钱”的“光绪通宝”人民币收藏市场仍然比较多见。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有个用机器铸钱的洋务大员叫张之洞,他当时是两广总督(相当于两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他见市场上流通的外国银元都很光洁美观,文、图清晰逼真,重量非常标准。中国的百姓喜见乐用。张总督经过详细了解,方知这些外国银元都是用机器制造的。这种银元不但外观好,重量标准,据说制造时要比我们人工制造快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张总督想:我们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人口四亿多,用银量很大,如果我们也用机器制钱,效率就高多了,钱的质量也提高了。当时机器制造钱币最发达的国家是英国。于是,张之洞请示朝廷,经慈禧太后批准,从英国进口机器和工具,并请英国工程师、技师、化验师来中国帮助制钱。由于机器是从海上运来,所以把机器钱局就设在了口岸广州,用银、铜作原料,机器制钱。用银仿制外国银元,钱名“光绪元宝”,在最下面的边缘记上“七钱三分”,较外国银元重一分。背面一条盘曲的龙,代表光绪皇帝。另一种是方孔圆钱,钱名仍然是“光绪通宝”,与内地省份人工所铸钱名一样。所不同的是:背后除了用满文记“宝广”(广州)外,上下各有两个汉字,上“库平”、下“一钱”,记钱的重量。
机器铸出的钱光洁多了,整齐划一,生产效率很高。如今这种“库平一钱”的“光绪通宝”人民币收藏市场仍然比较多见。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