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经营活动
2012-10-22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作者:责编:李雷阅读:次
生产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商业设施的完备为商人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就在这一有利背景下作为商业大潮的弄潮儿登上历史的舞台。
《国语·齐语》形容商人的经营活动说他们“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物价),负任担荷,服牛格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不但“旦暮从事于此”,而且“以教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讲述)以知贾(物价)”。《墨子·贵义》讲:“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两地间的物价差达到二倍或五倍),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管子·禁藏》说:“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这些记载生动地描绘了商人在经营活动中的机敏和不辞辛苦,同时也说明当时的商人已懂得商业与政治形势、农业丰欠等都有密切联系,懂得了把握时机的极端重要性,说明商人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讲春秋时期的商业,人们就会想到着名历史人物范蠡。范蠡辅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功成身退,转而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成为天下闻名的巨富。后来齐国请他作国相,但不久他又自动放弃官爵,重新作起商人来了。这一次他的计划更加宏传,他看中陶邑(今山东定陶)地处“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就在这里安了家,他和儿子苦心经营,资产发展到“巨万”。范蠡便将一部分财产用以接济乡亲、救济贫困的人,被人们誉为“富好行其德者”(其事迹参见《史记》的《货殖列传》和《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和白圭一起被后世尊为商人的祖师爷(即陶朱公)。
范蠡经商期间,有一位鲁国人曾向他请教致富的门路,这人名叫猗顿。范蠡指导他先从经营畜牧业入手,再由牧而商。猗顿有了资本以后,便转向食盐的营销,最终也成了大富豪。《韩非子·解老》中讲:“上有天子,诸侯之尊”,“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不但把他同他的老师范蠡并列,而且将他们与天子、诸侯相比,可见他的富有已非同寻常。战国时期,乌氏倮通过经营与少数民族贸易致富。他的主要作法是,购买内地的珍奇纺织品卖给少数民族酋长,换取牲畜,就地繁殖后再到内地出售。巴蜀地区的寡妇清,与她前人几代经销矿产品,也成为巨富。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编辑编写,材料来自报纸、网络、新闻视频等等,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